新聞資訊
News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6日下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David MacMillan和德國科學家Benjamin List因“在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的進展”被授予該獎項。
總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32萬元人民幣)。截至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113次,有187人獲獎。
諾貝爾化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旨在頒給“做出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是在1901年,獲獎者是荷蘭化學家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表彰其在發現溶液中的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滲透壓規律以及對立體化學和化學平衡理論作出的貢獻。
本杰明·李斯特,德國化學家,魯爾河畔米爾海姆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主任。
戴維·麥克米倫,美國化學家,2010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主任。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回歸純化學領域,此前呼聲較高的mRNA疫苗沒有獲獎,但這也在意料之中。
催化劑是化學家的基本工具,但長期以來,研究人員認為原則上只有兩種催化劑可用:金屬和酶。直到2000年,Benjamin List教授和David MacMillan教授開發出了第三種催化劑。這種催化劑建立在小型有機分子上,被稱為“不對稱有機催化”。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Johan qvist表示:“這個催化概念既簡單又巧妙,事實上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什么我們沒有早點想到?!?/p>
有機催化劑通過構建一個穩定的碳原子框架,從而使得更活潑的化學基團可以附著在碳原子上,這些催化劑包含的常見元素包括氧、氮、硫或磷,這也意味著這些催化劑可以既環保又便宜地進行生產,并制成藥物、塑料、香水、香精等產品。
而真正驅動有機催化劑使用迅速擴展的原因,是由于它們能夠驅動不對稱催化。在構建分子時,經常會出現的情況是,會形成兩種對稱的分子,就像人們的手一樣,它們是彼此的鏡像。但化學家通常只需要其中一種,尤其是在生產藥品時。
自2000年以來,有機催化領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本杰明·李斯特和戴維·麥克米倫仍然是這個領域的領導者,他們證明了有機催化劑可以用來驅動大量的化學反應。利用這些反應,研究人員可以更有效地構建任何分子,包括新的藥物,以及可以在太陽能電池中捕捉光的分子。以這種方式,有機催化劑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益處。
實際上,化學獎的科研成果,早已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不妨看兩個例子:手機電池和塑料。
2019年10月,“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現代鋰電池的發明者吉野彰和在鋰電池領域有著開創性研究的威廷漢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諾獎官網給的理由是:“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p>
看看手中,再看看身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鋰電池是不是已經無處不在?
另一個例子是塑料。牙刷、外賣盒、手機殼、飛機零件……可以說,塑料已經融入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1953年,因在高分子化學方面的貢獻,德國科學施陶丁格獲諾貝爾化學獎;1963年,意大利科學家納塔、德國科學家齊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除了這兩個例子之外,包括已在醫院普及的“核磁共振”技術、裝點夜幕的霓虹燈等,都是諾獎成果應用于實踐的典型例子。
2020年,授予法國科學家?,敿~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在“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做出的貢獻。
2019年,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威廷漢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2018年,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絲·阿諾德和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科學家格雷戈里·溫特,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7年,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2016年,授予法國科學家讓-皮埃爾·索瓦日、美國科學家弗雷澤·斯托達特、荷蘭科學家伯納德·費林加,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
來源:綜合自海外網、第一財經、中新網等